您当前位置: 汽车供求网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汽车电子后装市场展会“突围”之路
相关专题: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2-06-22
新车导购: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汽车用品市场大型展会大约有40场。如果加上各地区性的展会,将达到100场,无怪乎出现行家抱怨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汽车用品市场大型展会大约有40场。如果加上各地区性的展会,将达到100场,无怪乎出现行家抱怨“三日一展会,五日一邀请”的尴尬局面。

另一边,国内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确让人“刮目相看”,2011年国内整车销量下跌环境,汽车用品行业也保持15%-20%的高速增长,单汽车氙气灯一项目,每月市场需求达400万套;加上秋冬两季季节性产品、内销出口,每个展会的存在似乎都有他们的目的。

近两年,汽车后市场展会越来越多,影响力、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2006年以前,汽车后市场展会还像一颗待放的花,当时华南广州永福路一带多担纲“集散地”和“展示地”的角色。2008-2010年是展会经济急速发展的三年,北京、上海、广州、郑州都形成了行业展会中心地,厂家、商家共赢,当时很多南北偏远的经销商不远千里看展会:“看到很多功能、款式特新的产品,比我们那里至少先进了三年。”他们认为,能在展会上看到新产品,并拿到新产品到地区卖,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而厂家呢?当时行业不成熟,竞争者远比今天少,利润空间大,自然乐意把展会作为联系商家的核心,甚至当时有厂家说,只要牢牢抓住春、秋两展,今年的业绩也达成三分之二,可见,2008-2010年是展会的“黄金三年”。

可惜好景不长,2012年汽车后市场展会经济门面依然热闹,但骨子里“底气不足”的隐忧却渐渐浮现。展会三项最重要功能:展示、交流、学习,目前展会三项“项目”俱全,但意义却渐行渐远,这要从目前厂商、经销商、展会举办方三方角力开始说起。

现状:四重困境阻碍展会发展

  困境一:展会盲目扩张

汽车后市场大中型展会是一年一展,频率没有变,但地区性展会如“雨后春笋”冒起了很多;换句话说,展会的辐射能力有所减弱,以华南地区为例,广州、深圳是汽车后市场的集散地,很多厂商都看重开在家门口的展会,所以这一地区的展会经济特别“红火”,以汽车用品、汽车改装、汽车电子、汽车零配件为主题的展会一年约10个;业界用5年的时间,令展会的数量扩张十倍,但在相同的时间内,市场只扩张了3倍,不同展会之间竞争激烈,到最后损失的还是参展双方。

“以前参加一个展会,平均找到10-15家高意向的经销商,可能一年的订单都在一个月内完成,现在多个展会下来,高意向买家难寻找,做生意还是靠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优势,展会主要是扩大品牌魅力。”一位厂家市场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每个展会的影响力在缩小的同时,又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展会文化”沉淀,正式盲目扩张的恶果。

困境二:参展成本高与产出不均的矛盾

展会效益如何?相信是每个参展企业最重视的问题,也是阻碍展会发展的难题,这种背景和结果,归根究底还是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行。

对大企业而言,展会最新产品、同时是暗自比拼的舞台;小企业依赖展会签单,寻找代理商……是参展的目的;诚然,在成本把控越来越严格的今天,每参加一个展会,“入场费”似乎让企业犹疑:人力、搭建、安排买家住宿需要成本,相当于未展出已经投入了资金,展会反响好即可,不好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中型汽车电子企业参展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场展会下来,包括展台搭建、工作人员住宿、招待买家等开销成本大概40-50万,“主要是展示产品和联络买家,签单的机会并不多……现在是一年两展,耗费人力、物力很大,我们正在需求展会的代替者。”

大型展会除了拼知名度,还要拼地理位置,所在的城市交通是否发达,是否某区域的后市场中心,辐射区域及全国的影响力够不够;要拼“人气”旺不旺,高意向买家来不来等问题;大型的展会现在想方设法加大“人气”的投入,提供买家展会期间的住宿、展会同期举办论坛聚拢人气、联合企业举办展会签订特价……但看来收效不大,买家只选择口碑较好、展期较短的展会“一逛”,主要目的是“看”,签订合作的意向不高。

近年大企业逐渐青睐自己举办的中小型品牌宣传推广活动,与展会性质有点类似,效果更为有效;有实力的企业自己邀请经销商、4S店代表到工厂参观(例如华阳、德赛西威),或分别到重点区域展开推广活动(例如路畅等);这种中小型的参观评价及区域性的经销代理会议,企业直接面对高意向群体,一来宣传了自己的品牌,二来促进合作的几率更高,相信这些活动未来受企业关注度会更高。

困境三:寻觅展会代替品

无论远近,厂家参展需要成本,经销商看展逛展也需要成本,这种成本一样包括时间和金钱成本。

“如果每年观展都只是看与去年一样的产品,那么看展的需求就没那么高涨了。”一位山东的经销商告诉记者,他做了汽车导航5年时间,目前跟一家二线品牌合作,产品性价比在行业里素有口碑;他已经有2年没去广州、上海的展会了,目前比较关注郑州、北京两展会,“郑州算是中原地区的集散地,而且离家也近,北京的展会也有选择性的去,一年两展我觉得差不多了,关键是我感觉展会的内容都差不多,新产品更多是厂商嚼头的意味;市场目前同质化的程度很高,也很想代理新的产品,但产品很难寻找,车联网、安全类产品还要时间的沉积。”

以车载DVD导航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上200多家品牌,80%陷入一种“同质化”泥潭当中,北斗、3G车载网络应用、车联网后台支持等新“概念”炒得很热,成品很少,真正能运用的更少,“安卓系统”车机相对是渠道最关注的新产品,但现在争论更多的是,安卓系统会死机吗?碎片化的应用贴近车主行车需求吗?……给人赋予“大变革”的安卓系统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产品呢?在真正理解车主需求上,产品的换代显得“青黄不接”,也难怪同质化阴霾困扰展会。

再者,不少经销商表示,现在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宣传很发达,足不出户就知道行业信息;近两年在“渠道透明化”上,媒体应记一功,4-5年前媒体发布的消息更多是单向的,侧重美化厂家形象上,现在变得立体化,从产品质量、品牌维护、价格升跌、企业正负面新闻都可以找到;虽然说媒介宣传不能百分百代替展会,但是70%的展会信息可以代替,而且信息是可积累的。

困境四:深陷“大而不专”的黑洞

这也是展会规模盲目扩张导致的恶果,动辄300多平米的单展面积,而没有形成展会的特色,让参展企业吃不消的同时,也让买家逛展十分疲惫。

300多平方的单展面积,意味着什么?展台大面积没有转化成高含金量;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背景下,除了展示新产品、企业文化,多出来的近100平方面积需要做什么好呢?舞台表演?车模抢镜?不可否认这些是企业营销的嚼头与手段,有效运用能深化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但100多平方的密集式表演放在专业展会上,是否会有喧宾夺主之虞?

展会不够“专业”的问题,也受到诸多诟病,比方说,汽车电子企业在展会里担纲的角色越来越重,占汽车用品展企业的数量、成交金额也越来越高,但汽车点子从来没有自己的专业展会,汽车电子专业买家要混在熙熙攘攘的用品买家里寻找心仪的目标,而汽车电子企业在一片羊剪绒坐垫企业里“被围观”,没有成型的市场氛围,买家也逼在圈外看热闹。 声音:展会贵精不贵多

我们不禁反思,汽车后市场真的需要那么多展会吗?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汽车电子行业来说,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展会?首先我们要明确,展会的“交易、交流、学习”等三项功能是最核心的,如同展会的三驾马车,是拉动展会经济的动力和凝聚力。

“交易”永远是展会的首要目的,对大企业而言,展会展示最新产品,同时是暗自比拼的舞台;中小企业则在借助舞台展示性价比产品,吸引经销商、4S店合作签单。诚然,各地能清晰自身定位的展会稀缺,大多数展会成为“展品广告”、“展品市场”,既突出坐垫、防爆膜、养护产品,又突出车载导航、汽车改装等环节,导致“产品泛滥”,既让参展商无所适从,也逼着买家“看热闹”。

近两年,汽车用品市场的成熟与发展,大大超越了以往几年的速度,汽车用品市场品类更多、各产品功能更专更具个性,直接决定了汽车用品展会专业化;但车内用品、车载电子共凑一起的展览现象,其笼统性不能满足交易双方的需求,唯有专业展会,才能创造更高的交易。

“交流”,展会一向是参展商、经销商双方交流渠道,目前很多买家都奔着与同行交流的目的而来,可惜失望而归的大有人在。归根结底,是展会主办方没有担当起连结厂商、渠道、行业专家的重任。尤其是业内高端人士的要求,地域性的后市场交流面不广,大型展会缺乏深入交流的途径,使行业人员缺乏沟通的渠道。

“学习”,提升自我的需求,展会担纲一个教育的功能,厂家如何“营销”?经销商如何“学习”?汽车电子市场以由以往粗放式密集劳动生产开始转化成科技、专业的买方市场,厂家制造的差异化电子产品,经销商怎么卖才有更合理的利润呢?怎样在发展迅速的市场下,寻找适合企业的营销?通过展会搭建的互信平台,让渠道合作共赢,也许是展会未来五年间的重任之一。

目前种种困境,归根究底在于单一的展会思路,在于为“展”而“展”,而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文化积淀。汽车电子后市场很需要一场展会,但创新必不可少;市场有空间承载展会,但必定是最能“突出文化特色”、最能引领行业的展会。

展望:形成独有文化沉积的汽车电子展会

正是在汽车电子专业展匮乏,行业期盼整合资源展会的背景下,2012深圳国际汽车电子产品展览会(以下简称“深圳展”)应运而生。深圳展是国内第一个汽车电子市场的专业展览会,自2011年诞生至今,以后起之秀的“深圳速度”得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商家等的重视。

既然是专业的汽车电子市场展览会,她包涵的内容又能否满足业界的需求呢?一个令厂家、买家经销商、4S店、媒介甚至终端车主都满意的展会,应如上述所言,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对照深圳展,“交易、交流、学习、传播”等四维理念将令她成为行业最具规模的智能汽车电子展。

“交易”

正如上文所述,“交易”永远是展会生存的第一要务。深圳展前期开展大量工作,确保展会期间的交易能最大化。

对买家而言,本届深圳展会将搭建一个品牌效应平台,而不是简单无序的产品大展示广告,突破业内大而不专的怪圈;去年三天展会期间共吸引30000多名买家看展;今年通过前期展会传播及大全中华行的邀请,得到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理商、4S店采购部门的重视;预计展会覆盖100000人;去年备受买家青睐的“万人团购区”,将再一次展示具性价比的汽车电子产品,为买家提供更多集中采购的优惠。

对厂商而言,深圳位于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汽车电子行业的中心,据统计显示,在深圳、东莞、惠州生产厂家占汽电企业总数的70%,路畅、欧华、索菱等一线品牌总部在深圳,而且比邻广州永福路汽车后市场集散地的优势,“家门口”的展会降低了参展、看展成本,企业资源将得到最大程度优化。去年展会面积15000平方米,参展企业386家,今年预计展会面积3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约500家,会场分有核心品牌馆、新能源汽车电子未来馆、万人团购区等主题区域,深化汽车电子文化传播。

“交流”

回顾2011深圳展,得到政府支持和行业协会的支持是展会成功的重要因素;今年展会将继续担纲交流的桥梁,为企业与买家、企业与企业、买家与买家之间建立起互动平台。2012深圳展将由慧聪汽车电子网牵头,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深圳汽车电子协会强强联合,邀请政府领导、协会领导、专家学者、移动通信运营商、汽车集团、4S店集团、车机生产厂商、TSP服务运营商等共同参与盛会;目前业内关心的北斗导航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未来发展议题,届时将有高端论坛及主题展示,让与会者共同探讨。

仍记得去年与展会同时举办的车联网论坛,邀请了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新闻媒介共同探讨车联网盈利模式,至今仍掀起不少余波;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各界焦点,虽然行业已有北斗导航产品推出,但迄今没有一行业高端论坛涉及该范围,“理论为用”出现暂时性的空白,显然北斗民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北斗怎样跟GPS竞争?北斗能否跟车联网融合?这些行业各界关心的话题,深圳展期间将会举行北斗导航高端论坛,邀请政府领导、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业界人士参与会议,共话北斗导航市场未来发展。

“学习”

如果说“交流”是展会各方人员自发的需求,那么“学习”的需求是主办方带动而生的;体现展会的内在功能,不为“展”而“展”,更多是关注与会各方的内在需求。如今汽车电子行业已渐渐摆脱产品技术含量低、营销单拼价格的粗放型发展时代;随着“怎么卖?如何卖得好?如何为消费者服务?”等现代管理理念深入行业,这背景下产生的展会“学习”功能显得尤其重要。

据了解,与本届展会同期举办的“千人企业培训”活动将会成为亮点,旨在通过高端培训,提升经销商的管理、销售等能力;会场举办的“产品鉴赏会”、“参观核心企业品牌馆”、“优秀经销商展示”、“车联网大赛”等10场以上企业活动。

“传播”

一个展会展览时间往往只得3-5天,效果通常短促,而新型展会的概念,应该是“永不落幕”的专业展。

深圳展从去年便首次引入网络展览会的概念,展会三天的盛况永远定格在网络上;网站里有专属企业的展位,产品、活动等各项资料齐备,使展会也具有电子商务的功能。强势的媒体宣传也是亮点之一;去年大众媒体、行业媒体共有334篇主题报道深圳展,采访企业60余家,媒体转载报道2351次,今年在此基础上,展会主办方将会在深圳交通台FM106.2以及私家车FM94.2等车主密集的大众媒体投放广告,覆盖19万终端消费车主;同时在汽配城、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做宣传工作,预计战略合作媒体达172家。

对一个展会来说,只顾及短暂盈利和交易,而不追求行业发展共同的长久利益,那么其发展会因为自设的条框而阻碍进步;而对2012深圳国际汽车电子产品展览会来说,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塑造汽车电子行业未来的重则;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双肩扛着媒体的使命感,为这个行业打造一个多赢的平台,也是每个慧聪汽车电子人的理想。

  动态次数: 1848     来源:
本文关键字:
法律声明: 一、本站的所有信息均来自第三方或网友发布,不作任何商业用途(除签约外),在网页上的所有信息本站不另作声明、也不作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网友在浏览时敬请自主识别把握,慎重对待,本站不负任何的经济纠纷责任和其他任何知识产权及肖像权属等责任; 二、如本站内有涉入不良信息、或者有侵权之类信息的,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处理,本站在收到举报人有效证明证据后会及时删除或屏蔽处理。本站联系电话:0086-15313206870,或直接发至邮箱:523238820@qq.com,发送邮件后请电话本站补充落实,以免误时误事。本站举办单位:浙江水大科技有限公司真诚感谢您的关注,谢谢!
转发分享得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