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汽车供求网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再续前缘抑或全新开张?"后合资时代"变局
相关专题: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3-01-10
新车导购: 从2013年起,国内汽车界“合资”内涵或将注入更新诠释。一方面,由去年年底一汽与大众签署新阶段合资协定起,不少企业第一轮20年的合作期限将至,中外双方将就合资事宜进行新一轮续约;另一方面,从法国雷诺到沃尔沃商用车,今年年内预计还将有新的跨国公司本土化项目落地。无论是再续前缘还是全新开张,新阶段的合资与以往相比都将有很大的不同。

无论是再续前缘还是全新开张,新阶段的合资与以往相比都将有很大的不同。

2013年 “后合资时代”新变局

从2013年起,国内汽车界“合资”内涵或将注入更新诠释。一方面,由去年年底一汽与大众签署新阶段合资协定起,不少企业第一轮20年的合作期限将至,中外双方将就合资事宜进行新一轮续约;另一方面,从法国雷诺到沃尔沃商用车,今年年内预计还将有新的跨国公司本土化项目落地。无论是再续前缘还是全新开张,新阶段的合资与以往相比都将有很大的不同。

经过了上一个阶段的引进消化吸收,合资中方实力渐强,在新的合资架构中,中方必将提出更多关于“自主”的诉求;其次,自主与合资品牌过去和平共处的平衡逐渐瓦解,二者出现更多的正面交锋,竞合态势将更加明显;最后也是难以回避的一点是,随着中国汽车走出海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上对于中国满足世贸公平原则、取消合资股比限制的呼声每年都会经历一个轮回,在不可预期的时间内,合资股比限制终将放开。这些不同点构成了汽车业后合资时代的共同特征。

合资新架构

随着汽车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稳固,国家对于汽车合资有了新的界定。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整车制造从鼓励类中删除,再合资门槛提高,进而在产业政策上将汽车业推入了后合资时代。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对“后合资时代”有精辟的表述。他说,后合资时代有三大特征:一是合资基本上已经是“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只是个例;二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转向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合资不再是地方政府的“一号工程”;三是自主与合资品牌由过去的“和平共处”发展到在市场上正面竞争。

正如徐和谊所说,新阶段合资企业的新使命,已经不仅局限于规模与销量的提升,而是在对等互利的前提下,中方争取更多的自主资源和话语权。

同时,随着合资自主成为几乎所有合资企业的必选项时,这个新生事物也将“摸着石头过河”,等待在实践的检验中发展壮大。

另外,在“从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舆论推动下,将更加强调和看重合资对自主的促进作用。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指出,虽然中国已经坐稳汽车产量世界第一,但也充其量只是制造大国,算不上是汽车强国。

要在后合资时代实现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中国汽车业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在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金融等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现突破,形成全体系竞争力,进而促成后合资时代深化共赢。

绕不开自主

与合资中方谋求更多“自主”权益相对应的是,合资外方对于后合资时代也有自己的期望和谋求。特别是随着第一批跨国车企在中国合资期限进入尾声,从去年开始,调整中外企业在合资公司中股比的呼声再度兴起。而这个直接关系中外方权益的政策会否调整,将成为未来数年内最敏感的一环。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并执着地坚持认为,不低于50的股比限制是中国汽车合资的底线。特别是在近年来,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仍在向国有企业倾斜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放开合资股比不会成为现实。

这一判断实际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回应,前不久,前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李万里明确表示,坚持50对50的股比底线是汽车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制度保证,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但也有专家认为,近期三五年内政策不会有松动,但长期看来,政策势必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石耀东就告诉记者,到一定阶段,合资50股比限制肯定要调整,但不是现在。

他表示:“因为中国汽车企业还在成长,还没有和对手平起平坐,在没有足够对等竞争力的时候,这个政策还是很有必要性。”

对于后合资时代汽车业生态的联想早已落入各大汽车企业的预案。无论是合资企业做自主也好,或者是在未来架构设置中偏重更多本土权益,可以看出,面对甚至迎接“自主”,将成为跨国企业绕不开的一个焦点,以往那种单纯的跑马圈地、销量比拼已经远远不够应付后合资时代的需求。

  动态次数: 1084     来源: 车讯网
本文关键字:
法律声明: 一、本站的所有信息均来自第三方或网友发布,不作任何商业用途(除签约外),在网页上的所有信息本站不另作声明、也不作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网友在浏览时敬请自主识别把握,慎重对待,本站不负任何的经济纠纷责任和其他任何知识产权及肖像权属等责任; 二、如本站内有涉入不良信息、或者有侵权之类信息的,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处理,本站在收到举报人有效证明证据后会及时删除或屏蔽处理。本站联系电话:0086-15313206870,或直接发至邮箱:523238820@qq.com,发送邮件后请电话本站补充落实,以免误时误事。本站举办单位:浙江水大科技有限公司真诚感谢您的关注,谢谢!
转发分享得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