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汽车供求网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报废汽车约六成流入黑市 企业陷经营困境
相关专题:八卦花边 发布时间:2013-01-21
新车导购: 据有关报道,我国每年约有60%的报废汽车流入黑市。从去年9月开始,商务部等六部门组织各地开展为期半年的报废汽车专项整治行动。1月20日,记者从商务部获悉,截至去年12月底,整治行动已取缔非法回收拆解报废车、拼装车“黑窝点”203个。

新近出台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再次让人们把目光投向报废车

据有关报道,我国每年约有60%的报废汽车流入黑市。从去年9月开始,商务部等六部门组织各地开展为期半年的报废汽车专项整治行动。1月20日,记者从商务部获悉,截至去年12月底,整治行动已取缔非法回收拆解报废车、拼装车“黑窝点”203个。

正规途径报废的仅为汽车保有量的0.5%—1%

目前北京的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理论报废量每年已经超过20万辆。全国的汽车保有量超过一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超过70辆。

然而,与报废汽车的巨大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正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每年实际回收的报废汽车只有几十万辆,仅为汽车保有量的0.5%—1%,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

通过正规途径报废的汽车少,是因为回收拆解能力不足吗?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拥有回收拆解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回收网点近3000个,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7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

尽管回收拆解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然而面临的困难不少。

大量报废车辆流入黑市,导致不少企业面临“吃不饱”的经营困境,发展受到制约。

另外,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低,效益差,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

此外,国家对回收拆解企业征收17%的增值税,由于无法获得进项抵扣发票,企业需按照销售额全额缴纳增值税,负担过重。

报废车以“假转籍”、“假过户”等形式流入黑市

《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经销、买卖、拍卖和经纪已报废或者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车辆。如果有交易违法车辆的行为,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都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和其他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而,利益驱动之下,法规被漠视。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量本应报废的汽车没有按规定交售给正规回收拆解企业,而是临近报废时被高价收购,以“假转籍”、“假过户”等形式流入黑市,经过翻新或者拆解拼装后出售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超期行驶。

为促进和规范二手车市场发展,这位负责人介绍,商务部正在推动出台《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规范二手车交易的准入和经营行为。

同时,为提高报废汽车回收率,商务主管部门将加强回收拆解行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引导企业完善回收网络,延伸服务网点,并提供上门收车等便民服务,同时,推动车辆收购合理定价。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将报废车辆车均补助由原来的4500元提高到6500元。

报废新规使二手车交易价格更接近车辆真实价值

目前我国二手车交易量中私人用车占80%,其中小、微型非营运客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新近出台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取消了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的使用年限限制,并把累计行驶里程调整为引导报废的参考指标。在商务部的这位相关负责人看来,新规对二手车流通是个利好。他分析,排除了使用年限的影响,二手车的交易价格将更接近车辆的真实价值,从而推动交易量上升。

2011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超过670多万辆,交易量增幅高于新车9.2个百分点。不过,与新车市场相比,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问题集中体现为3个方面:

其一,交易规模仍然偏低。我国二手车年交易量仅占新车销量的1/3,而发达国家一般为新车的1到3.5倍。

此外,经销、置换与拍卖模式发展不足。我国二手车交易多采用直接交易完成,通过经销商交易、置换的不到5%,拍卖交易的不足1%,不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另外,经营行为不规范。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鉴定评估随意性大,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手车交易消费需求的释放。

  动态次数: 1335     来源: 车讯网
本文转载目的是让更多的网友分享该信息。该文中所有内容仅代表信息原创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的观点,所有内容仅供参考,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该文中所有图文、视频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本文无意中侵犯了某方知识产权,请告知我们删除处理。联系电话15313206870(微信)、为避免电话不通,请同一时间发送至523138820@qq.com邮箱,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本文关键字:
法律声明: 一、本站的所有信息均来自第三方或网友发布,不作任何商业用途(除签约外),在网页上的所有信息本站不另作声明、也不作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网友在浏览时敬请自主识别把握,慎重对待,本站不负任何的经济纠纷责任和其他任何知识产权及肖像权属等责任; 二、如本站内有涉入不良信息、或者有侵权之类信息的,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处理,本站在收到举报人有效证明证据后会及时删除或屏蔽处理。本站联系电话:0086-15313206870,或直接发至邮箱:523238820@qq.com,发送邮件后请电话本站补充落实,以免误时误事。本站举办单位:浙江水大科技有限公司真诚感谢您的关注,谢谢!
转发分享得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