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仪我们并不陌生,这种被称为汽车“黑匣子”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行车过程中前方道路的影像及声音,出现意外时提供证据,明确责任保障驾驶人的权益不受侵害,有了这个小伙伴我们再也不怕碰瓷和不懂交规的“马路杀手”了,甚至可以理直气壮的扶起老大妈后,“大奔”依然还是自己的。正是这种安全和便利性,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为车辆选购行车记录仪,但面对市面上品牌繁多的产品,我们该如何选择?购买后又该如何走线呢?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如何让选择行车记录仪
写选题前编辑特意去了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中关村电子市场,在各种“黑导购”和“好心”卖家的夹击下,完成了一次市场调研。大家都知道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往往一两年的时间就能颠覆很多老的经验和常识,如果各位之前不曾了解过此类产品,那还就真有可能被“精明”的卖家忽悠了,通过此次实际调查和之前此类产品的使用经验,编辑整理出一些常识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第一步:做一个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个人感觉目前市面上性价比相对较高的记录仪价格一般在300-800元左右,低于300元的产品往往在画面像素及夜晚效果等方面存在短板,而另外一些产品由于集成了多种功能售价往往超过千元,甚至可以达到三四千元,对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还是有些贵。毕竟个人需求不同,如果只考虑记录仪单一功能的话还是推荐大家重点参考300-800元左右这个区间的产品。
第二步:越大越好?尺寸的匹配很重要
确定价格区间后,外观造型和尺寸应该是我们第二个考虑的因素,原因很简单每辆车的内后视镜尺寸和位置结构不尽相同,并不是所有的记录仪都适合自己的车。
国外由于安全法规限制,记录仪基本都采用隐藏式安装设计,以便减少体积降低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由于国内还没有类似的法规,所以市面上我们仍旧能看到很多体积较大的记录仪。建议大家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还是尽可能的选择体积较小的产品。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很多外观漂亮体积较大的记录仪往往很难安装到后视镜和挡风玻璃之间,而且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店家往往也很难同意让我们将产品拿到车上试装,即便在电商渠道购买,后期退换货也难免折腾。因此购买前,我们应该观察一下自己车辆的内后视镜的造型和预留空间,对于尺寸做到心中有数。
大尺寸精美造型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记录仪最合理的安装位置是在内后视镜与风挡玻璃之间,由于各车型设计理念的差异,很多车辆的后视镜与风挡玻璃间隙较小不利于安装,因此也可将记录仪安装在后视镜两侧的位置,做到尽可能的减少对驾驶者视线的影响即可。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第三步:掏钱之前 需要重点了解的要素
1.画面清晰非常重要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此次我们用来展示(注意是展示而并非测试)的这款产品是三年前别人送给我同事的,他一直没用过这次由于拍摄需求特意翻箱底找出来,时隔三年我们对这台展示道具的成像素质不抱任何希望,但没想到居然让我们失望的更彻底..... 车辆行进中根本无法将前方车辆车牌拍摄清晰!我们在后期调查时居然也发现市面上依然有此类产品在出售,当然价格也很便宜,通常在100元左右,虽然同三年前相比市面在售产品的分辨率可能会有所提高,但实际使用起来在画面清晰度依旧会存在很多不足。如果您的预算在100元左右,购买前建议您一定要实际检测一下记录仪的成像素质。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像素的高低及视频分辨率需要我们选购时重点考虑的,市面上主流的导航仪目前的像素都在500万,高一点的可以达到1200万甚至1600万,视频的分辨率基本都能达到1080P。通常300元左右的主流记录仪像素可到达500万,800元时往往可达到1200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记录仪通过软件将像素放大就说自己是高清产品,购买中我们可以拍摄几张照片,放到卖家电脑上查看一下基本就能分辨出来。
2.夜晚/强光下的表现是记录仪是否合格的核心
上面提到过将前车牌照拍摄清晰是记录仪的必要要素,而光线不佳的夜晚及面对强光时的表现则是区别一款记录仪是否优秀的因素,很多售价低廉的记录仪往往在这两个方面达不到使用要求。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主流的记录仪基本带有LED补光灯或红外线补光灯来接解决夜晚光线不足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功能也有些鸡肋,特别是对于LED补光灯而言,往往夜晚开启LED灯后会造成更大的盲区。红外夜视灯则会相对好一些。我们在购买时可以重点考虑带红外夜视灯的记录仪。
正规的店铺一般都有提前录制好的视频供我们查看,但这些视频的内幕大家都懂的,建议购买前一定要向店家反复确认自己看好的产品是否也能达到展示视频的效果,最好现场录一段测试视频导入显示器实际查看一下。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购买前我们可以到网上查询一下口碑较好的大品牌产品都具备怎样的参数,通过这些质量相对有保障的产品,在自己的价格区间内,为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筛选范围。
3.视频帧数当然越高越好
我们知道肉眼观看超过每秒24帧的静态图片时就能形成连续的动态视频,在视觉上也就不会造成卡顿现象。因此每秒24帧是一个底线,据我们调查只要不是山寨产品,市面上主流的产品都能达到这个数值,很多产品可达30帧甚至更高,即便如此我们在选购时最好也不要忘记查看一下这项参数,做到心中有数。
4.广角够用即可 鱼眼镜头很关键
为了减少盲区记录仪的摄像头通常采用广角设计,几年前主流的广角在120度左右,现在这个度数已经被提高到140度左右,当然也有更高的例如170度甚至更高的广角。超大的广角虽然可以减少盲区,但相应的也会带来画面变形扭曲的问题。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5.循环储存 带重力感应一键锁定更靠谱
大多数记录仪都带有自动循环录像的方式,保证可以无限录影。当储存卡录满以后会自动用最新的录像覆盖早先的录像,循环往复。为了避免发生紧急情况时重要视频被覆盖,很多记录仪都带有重力感应一键锁定功能,碰撞发生时会自动延时拍照,并将视频锁定保存,毕竟发生紧急事故时,大多数车主基本都会忘记及时将视频锁定,而带有重力感应锁定功能的产品就非常便捷了。
6.各取所需 后视镜行车记录仪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去我们常见的样式外,目前市面上还流行一种与后视镜集成在一起的记录仪,这种记录仪隐蔽性较高,与后视镜结合又节省了空间,小巧的体积不容易引起小偷的注意,更利于防盗。相比传统记录仪降低了对驾驶者视线的阻挡,不过这种记录仪也存在取卡不方便等缺点。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行车记录仪选购常识
7.电子狗、导航等多合一功能视情况选择
行车记录仪最核心的是记录车辆影像,至于在此基础上集成出来的电子狗、导航、车道偏移预警等功能就因人而异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没必要追求大而全的功能,毕竟集成附属的导航功能与专业的车载导航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总结:以上三步是日常选购行车记录仪的常识和经验,确定价格区间和尺寸相对简单,面对繁多的参数和功能我们应该将各种路况下的画质清晰度作为第一因素考量,除此之外,视频帧数、摄像角度以及重力感应抓拍等实用功能也需要我们综合考虑。
行车记录仪的安装及走线常识
市面上的记录仪大多为吸盘安装,胶粘安装的方式已经很少见。虽然吸盘在offroad路况下会存在粘接不牢,并有可能出现脱落的情况,但也存在安装灵活便于拆卸等优点。
行车记录仪安装及走线常识
安装位置的选择
行车记录仪的安装位置一般在内后视镜附近,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后视镜后方,这里位于车辆中间视野上更加准确。空间不准许的情况下,安装在后视镜两侧也可以,需要注意的是安装位置不能太靠下,否则容易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行车记录仪安装及走线常识
行车记录仪安装及走线常识
点烟器还是暗线? 适个人情况选择走线
挑选完自己满意的行车记录仪后,安装环节我们又会遇到走线问题,虽然很多人图省事,习惯直接将线束耷拉到中控台上,但毕竟碍事也影响美观。另外一些车主则选择将记录仪的线束埋在内饰板中,或通过改线的方式解决美观问题,对于动手能力强的车友而言,这两种走线方式都可以DIY完成。
行车记录仪安装及走线常识
行车记录仪常见的供电方式有点烟器供电,保险盒ACC接电及阅读灯接电。走暗线基本也是从这三个供电源出发,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我们都应该明确自己选购的产品应该用ACC电或长电两种方式中的哪一种更合适。
行车记录仪安装及走线常识
原则上停车监控功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意义不大,选择ACC电即可。希望停车后记录仪继续提供监控功能,并且记录仪具有测压保护功能前提下才可以选择接长电。
行车记录仪安装及走线常识
行车记录仪已经越来越多的走入我们的用车生活,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安装等问题上让大家产生困惑,今后我们将会单独出一篇文章,针对记录仪具体的走线方式及使用利弊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敬请期待!
新车上市
资讯排行
- 18.36~20.36万元!东风奕派eπ008智驾版正式上市
- 宝马2024年研发投入达91亿欧元 新世代驾趣概念车4月首发
- 13万以内还带激光雷达?零跑B10正式开启预售
- 蔚来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合作 换电网络将采用双网并行模式
- 预售28万元起/将于4月上市 唐L EV开启预售 配备兆瓦闪充技术
- 领克900搭载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纯电续航达280km
- 五菱宏光MINI EV周销量8839台 2025款五菱缤果即将推出
- 售24.88万起 新款小鹏G9上市 标配AI智驾/双腔空悬 续航最高725km
- 极氪007GT内饰官图 配全新方向盘/智能车载冰箱 将于4月上市
- 比亚迪海狮05 EV官图 展现海洋网最新设计思路 将于3月25日上市
- 搭载线性转向系统/续航提升 新款雷克萨斯RZ官图发布
- 方程豹钛3实车曝光 配备车载无人机/品牌首款纯电产品
- 智己汽车联合阿里斑马智行 行业首发IM AIOS生态座舱
- 双车齐发!全面升级!2025款小鹏G6/G9正式上市
- 智驾冰箱怀挡上车 第二代元PLUS智驾版上市 11.58万起售